11月28日,在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光伏電站,27000余塊光伏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座浙江省容量最大的單體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每年可產生740萬度“綠”電,相當于2900多戶普通居民一年的用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實現全生命周期閉環式綠色發展。
“十四五”期間,杭州大力實施光伏倍增計劃,積極推進各類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推進“光伏+”工程,依托數字化手段,促進光伏產業迭代升級。
截至10月31日,“十四五”期間杭州全域新增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 65.8萬千瓦,總量達到196.3萬千瓦,完成“十四五”全域光伏倍增計劃總進度的50.4%,位于浙江全省前列。
集中+分布式
“光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國網杭州市臨安區供電公司員工在對山頂上的光伏設備進行巡檢 楊成 攝
6月30日,在浙晥兩省三地四縣交匯之地——淳安縣中洲鎮漳村毛山崗集中式農光互補項目施工現場,隨著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合上開關,全省在建最大山地光伏項目實現階段性并網,并網容量400千瓦,占項目總容量的千分之一,主要用于項目后續施工、建設及辦公用電。
杭州全域丘陵山地面積占比大,太陽能資源較為貧乏。為此,杭州因地制宜,在山地、農田、漁場地大力發展集中式光伏項目,并在城市建筑物屋頂全面開發分布式光伏項目。
目前,杭州在建集中式光伏項目共3項,分別是淳安縣中洲鎮樟村農光互補項目、浙江大唐萬市農業林業光伏生態產業園項目以及淳安汾口車厘子光伏大棚農光互補項目,共計16.5 萬千瓦。這三個項目均為農光互補光伏項目,上層建光伏板,下層養魚種植農作物,“光伏”與農業協調發展,成為杭州推動“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之一。
“一方面分布式光伏是杭州光伏發展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工業光伏是目前絕對主力,建筑、交通光伏未來發展迅速。”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三級專家、電網規劃管理專職楊翾介紹,截止10月31日,杭州全域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179.3萬千瓦,占光伏裝機總容量的90%以上,城市建筑物屋頂是當下杭州分布式光伏發展的主戰場。
在濱江,阿里巴巴園區10萬千瓦的“光伏屋頂”每年可提供約92.8萬千瓦時“綠”電;在臨安,杭州瑞東機械有限公司24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半個月為企業節省電費4萬余元;在蕭山,欣美電氣公司建筑物屋頂通過建設“光儲充”一體化建設,獲得了浙江省首張企業“碳中和”證書……在杭州,以新能源為主體的大都市級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數字+電網
“陽光”也需要KPI績效激勵
杭州能源大數據中心《杭州光伏運行監測分析與發展能效檔案》模塊
“杭州東站光伏電站的光伏等效利用系數從2015年開始持續下降,從 61%衰減至 31%,能效水平嚴重低下。”11月23日,杭州能源大數據評價與應用研究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杭州光伏運行監測分析與發展能效檔案》模塊,對這個2013 年 6 月投運的亞洲最大公共建筑屋頂光伏項目進行能效診斷和分析。“我們發現,這個項目通過改造,光伏的年利用小時數可從514小時提高至 1100小時,每年可多發約 595 萬千瓦時的綠電,助力減排約 3150 噸二氧化碳。”
在杭州,除了積極開拓新光伏項目,深度挖潛存量光伏項目能效水平,“吃干榨盡”每一束光伏資源也是加速光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為此,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研發《杭州光伏運行監測分析與發展能效檔案》,可對光伏電站的發電效能進行實時監測考評,并提出個性化提升方案。
“光伏發展已進入‘量質并重’的階段。這份檔案全面分析了當前杭州光伏的效能水平,用數字化的手段篩選出效能低下的項目,為下階段制定相關政策細則提供了參考。”杭州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劉愛新評價道。
有了清潔綠色的光伏電,如何100%消納并輸送到千家萬戶?在杭州錢塘打造多能互補零碳柔直示范工程,讓光伏、風力駛上電網“高速路”;在富陽投運世界首套低頻輸電示范項目亭山變單端,大幅提升杭州電網承載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研發光伏智能運維平臺、投運“邊緣計算”的光伏電站自治終端,實現光伏電站最優治理……以數字化牽引,杭州電網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光伏高效消納提供了答案。
杭州全域196萬千瓦光伏發電效能正不斷提升,截至10月31日,全年發電量共計 12.9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3.2%。
部署+聯動
“光伏+”遇到最優政策環境
臨平區余之城商業綜合體光伏電站項目
11月18日,杭州市召開杭州公共機構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部署會,發布《杭州市“光伏+公共建筑”行動試點方案》,要求機關單位聯合電力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加快推進公共建筑機構屋頂光伏開發建設,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杭州光伏發電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優質肥沃的生長環境。據了解,杭州市為光伏項目建立集中審批綠色通道,當天申報當天審批,實現光伏建設申報“零”等待;電力部門則提前布置光伏接入點位,前置方案編制,實現接入“零”感知。同時鼓勵各區、縣(市)和開發區結合實際出臺光伏補貼政策,對2021年至2025年建成并網且光伏利用小時數超過900小時的給予獎勵補貼。
“我們還聯合政府成立光伏專班,成立杭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匯聚各行各業的光伏發電數據,為政府推進“光伏+”工程,提供精準的依據參考。”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光伏專班工作人員趙天煜說。
目前,“光伏+”工程已經涵蓋了工業、公共建筑、交通、商業、居民、農林六大領域。在工業領域,杭州中策清泉實業有限公司利用13.8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建成富陽地區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減少碳排放約7000余噸;在公共建筑領域,市民中心樓頂4460塊光伏面板每年可輸送100多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在交通領域,余杭區徑山鎮徑山村“零碳車站”上線可發電的光伏長條凳……光伏發電已經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綠色低碳已經成為城市發展新風尚。
“可以預見,未來光伏發展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杭州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機制,聯合電力和社會各界力量,加快光伏倍增計劃,推動杭州新能源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劉愛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