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統計,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全市累計已建成光伏項目35572個,累計光伏裝機1.76吉瓦。
今年上半年度,杭州各區縣新增光伏項目928個,與去年同期新增數量減少10%左右。新增光伏裝機218.57兆瓦,是去年同期的3.06倍。
可以看出,單個項目的平均裝機規模較去年有了成倍數的增長.未過半年,就完成了去年新增光伏裝機的容量。
這主要得益于國家“整縣推進”政策大背景下,各區縣積極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的開展以及行業內光伏技術快速發展和光伏項目方案不斷優化。
從項目類型上看
圖1
圖2
如圖1、圖2所示,今年上半年度非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項目數量和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項目數量幾乎持平,但是在新增裝機容量上非戶用項目遠超戶用光伏項目,兩者裝機容量比例為24:1。
其中,非戶用光伏項目新增并網398個,是去年同期的4.37倍,新增裝機209.55兆瓦,是去年同期的3.9倍。
戶用光伏項目新增530個,新增裝機9.02兆瓦,新增數量和裝機均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可以看出,隨著“整縣推進”的政策影響下,今年上半年我市分布式光伏應用市場主力在非戶用項目,居住建筑光伏項目推進速度放緩程度較大。
如表1所示,從區縣分布上看,我市非戶用光伏項目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今年上半年,蕭山區以新增108個項目、新增47.19兆瓦的成績排名全市第一位。其中有10個項目規模超過1兆瓦,1個項目規模超過2兆瓦。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裝機容量上看,都遠高于其它區縣。這主要由于當地光伏應用市場活躍度高,對于光伏的接受度高,對于光伏投資興趣較大,廠房業主自投自建的項目較多。
今年錢塘區雖然新增裝機項目數量不多,但是在新增裝機容量上仍然處于全市第二,得益于錢塘區當地工業建筑較多,每個項目的裝機容量都比較大,其中有7個項目規模超過1兆瓦,5個項目規模超過2兆瓦,單個項目平均裝機超過1.34兆瓦,遠超其它區縣。
今年上半年臨安區和富陽分別以新增29.31兆瓦和28.90兆瓦的成績排名全市第三第四,與往年同期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都有較大幅度提升。
臨平區今年上半年裝機項目數量處于前三,但是單個項目的裝機容量普遍不高,僅有3個1兆瓦以上項目。余杭區新增裝機量雖然不多,但是單個項目裝機容量相對較大,在26個項目中有4個1兆瓦以上的項目。
淳安、桐廬、建德三個區域,相比往年的數據,不論是裝機數量還是容量,都是有較大幅度提升;桐廬縣每個光伏項目裝機平均容量為0.89兆瓦,淳安和建德每個光伏項目裝機平均容量分別為0.44兆瓦和0.28兆瓦。淳安和建德的光伏非戶用項目平均裝機容量少主要還是受制于地理環境和生態情況。
西湖、拱墅、上城和濱江等四個主城區區域,主要受制于工業廠房較少、公共建筑也基本已經完成裝機,因而導致非戶用光伏項目的新增裝機量較少。
如表2所示,從區縣分布上看,我市戶用項目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在單個項目的平均裝機容量上也是達到23.68千瓦,遙遙領先于其他區縣。但對比往年數據,新增裝機數量和容量都還是有明顯下降。
臨安區自2016年以來一直都是戶用光伏主力區縣,至今在光伏戶用項目的累計數量上依然是全市第一,今年也是除臨平區外唯一一個新增超過100戶的區縣。
蕭山區以新增59個、998.48千瓦的成績排名第三。其中蕭山區最大規模的戶用光伏項目達到36千瓦,在全市戶用項目排名第三位。
今年上半年余杭區雖然新增裝機數量較多,但是單個項目的裝機容量較低,平均僅為12.22千瓦。
今年上半年,建德市、桐廬縣和富陽區分別新增戶用項目36個、24個和11個。建德市和桐廬縣與往年建設規模相近,但富陽區與往年相比新增項目增加了一倍之多。
淳安縣和主城區今年上半年新增戶用項目都不足10個,濱江區為0個。淳安縣憑借91.5千瓦和49.5千瓦的兩個較大戶用項目,在全市新增裝機容量排行第六。
2022年一、二月份光伏發電等效時長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差距,主要是由于2022年一、二月份天氣狀況較差,晴天比例僅為11.3%和16.1%,且多數為雨雪天氣。
2022年,在“碳達峰、碳中和”大勢下,伴隨著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工作的深入,光伏概念已經在分布式光伏的潛在用戶群慢慢生根,為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上半年數據可以看出,杭州分布式光伏雖然在新增裝機上逐漸放緩,但依舊還有可發展的空間。從杭州到全省,光伏規模化應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地方政府、投資方、建設方乃至全社會各領域的協同發力。下半年,在《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標準的助力之下,新建建筑的光伏裝機也將逐漸發力,期待杭州光伏應用市場呈現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