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臨近尾聲,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是我省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關鍵年。這一年來,浙江省的新能源發展情況怎么樣了?有哪些典型項目經驗、亮點和特色?明年的新能源發展形勢如何?
近日,浙江省能源局開展2021年全省能源形勢分析工作,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結合本年度協會工作開展情況及全省新能源行業發展情況,特形成《2021年浙江省新能源發展形勢分析報告》,并報送浙江省能源局。
《報告》首先總結了2021年杭州市和浙江省光伏裝機情況,并介紹了一批典型項目的經驗、特色、亮點,接下來的新能源發展任務重、挑戰大,需要突破瓶頸、轉換思維、跨界融合,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分析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機遇和挑戰,研判明年新能源行業發展形勢,提出我們針對杭州市光伏應用下一步發展的思路和工作建議。
下面隨協會一起來回顧今年浙江省新能源發展成績吧!
杭州超額完成2021年光伏建設目標
浙江能源電力更加綠色低碳
據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統計,截止到11月25日,杭州市累計已并網光伏項目達到34290個,累計裝機容量146.85萬千瓦。2021年1-11月,杭州市共新增光伏項目2005個,新增裝機133.1兆瓦。其中,工商業項目新增216個,合計裝機101.62兆瓦;戶用項目新增1789個,新增裝機31.48兆瓦。目前已超額完成杭州市2021年“雙碳”任務清單中“新增光伏120兆瓦以上”的建設目標。
據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浙江省內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384萬千瓦,占新增裝機容量的76%;新能源發電量達319億千瓦時,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4%,能源電力更加綠色低碳。
浙江社會經濟與制造業發達,也是用電大省。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浙江全社會累計用電量達5038億千瓦時,成為全國第四個年累計用電量超5000億千瓦時的省份。其中,省內清潔能源發電占比超過四成,綠色底色逐步彰顯。
以下從五個角度給出了一些特色亮點示范分析,這些角度展現了一幅多元創新的畫面,為我省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企業零碳實踐】
杭州錢塘區建成全省首個“光伏發電+熔鹽儲熱+液流儲電”零碳項目
今年11月,浙江省首個“光伏發電+熔鹽儲熱+液流儲電”項目在杭州市錢塘區西子航空園區“零碳工廠”投運。據悉,該零碳工廠有一個“零碳能源大腦”,整合了高效單晶硅、與建筑一體化的異質結電池、鈣鈦礦幕墻發電等光伏技術以及熔鹽儲能、液流電池和高溫燃料電池等儲能技術。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電、冷、熱、壓縮空氣等多種能源形式,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96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912噸。其中光伏裝機總容量6兆瓦,年發電量約530萬千瓦時,能滿足西子航空500萬千瓦時的年耗電量,讓工廠實現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在“零碳能源大腦”的調度下,系統會將光伏發電產生的綠電儲存在高溫熔鹽中,當工廠需要用熱時,由蒸汽發生器產生蒸汽滿足用熱需求。同時,系統還能通過全釩液流和氫燃料電池實現用戶側削峰填谷。
光伏板鋪滿屋頂,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兩個大鹽罐將電能轉化為熱能,隨時滿足園區用熱需求;全釩液流電池在用電低谷時儲能、高峰時釋放,幫助園區電網實現柔性“削峰填谷”……可以說,這個零碳工廠是綠色制造的一個樣板,展現了新能源領域諸多新技術的應用。
西子航空“零碳工廠”作為全省首個“光伏+熔鹽儲熱+液流儲電”的示范項目,對于當前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2)【規?;瘜嵺`】
集中式與分布式光伏并舉 呈現“倍增”發展
用電大省的電力綠色轉型,首先要做好清潔能源供給的增量文章。根據《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實施“風光倍增計劃”,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光伏裝機達到2750萬千瓦以上,新增裝機在1200萬千瓦以上。
近年來,浙江光伏發電保持高速增長,不僅集中式光伏發展迅猛,分布式光伏也躍上樓宇屋頂、田間地頭。
在集中式光伏方面,今年12月,正泰新能源溫州泰瀚550MW漁光互補項目全容量裝機成功并網,成為國內單體海涂規模較大、施工面較復雜的海面技術項目,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海上光伏電站,其中用海功能等多項論證均為創新例,充分踐行正泰新能源“錦繡光伏”理念,將清潔能源從海洋輸送到城市心臟。正泰新能源溫州泰瀚550MW漁光互補項目坐落于溫州浙南產業集聚區甌飛圍區內,由139.6萬塊正泰ASTRO 450Wp單晶硅組件及部分雙玻組件組成,占地面積約為7400畝,預計每年可發電6.5億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3.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4.8萬噸。
在分布式光伏方面,目前浙江分布式電源裝機規模達1219萬千瓦,居全國前列。在浙江海寧尖山新區,密密麻麻的光伏面板鋪滿了工業園區的廠房屋頂。截至目前,尖山新區安裝屋頂光伏的企業超過100家,新能源裝機容量31.44萬千瓦,光伏鋪裝面積占可利用屋頂面積比超過60%,分布式電源占當地全社會用電量比例超過30%,新能源在能源供給中的主體地位已經凸顯。
今年6月底,作為嘉興市“百年百項”重大項目和標志性工程,嘉興火車站歷經翻新改建后重新投入運營,為建黨一百周年獻禮。該項目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主持設計,被譽為“森林中的火車站”,同時也是一座會發電的“綠色”火車站。嘉興火車站巧妙利用碲化鎘薄膜光電建材將“建筑的第五立面(建筑屋頂面)”打造成為“生態第五立面”,不僅彰顯了屋頂的美學功能,還是綠色清潔的光伏發電技術在建筑屋面上的一次大膽探索和嘗試,充分凸顯了“綠色建筑理念”,為以后高鐵站、機場、會展中心、商城等公共建筑場館的建設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示范。
據統計,車站南北站房屋頂鋪裝了約1.2萬塊龍焱能源生產的高效碲化鎘薄膜光電建材,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110萬千瓦時電,相當于每年減排約1000噸二氧化碳。車站南北站房的屋頂均為圓弧頂,屋頂邊緣至屋頂中心有將近2米的高度差,為了達到外觀美觀協調,火車站光伏項目專門采用了獨特的安裝結構,巧妙將光電建材鋪設成與屋頂曲面造型一致,將光伏與建筑屋面融為一體。
除了火車站南北站房屋頂外,在火車站南廣場的球形塔樓弧頂也安裝了透光的光電建材。不同于南北站房,塔樓的透光碲化鎘光電建材與玻璃幕墻完美融合,采用“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工藝”,在不影響外觀的前提下實現光伏發電。
(3)【海上風電實踐】
舟山建成全省最大海上風電場群
在風電領域,從嘉興到寧波,從臺州到溫州,在浙江漫長的海岸線上,越來越多風機正隨風轉動。據國家能源局規劃批復文件,預計2025年浙江新增裝機容量為720萬千瓦,位居華東地區第一。
在舟山北部海域,海風推動風機不斷轉動,中廣核岱山4號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已有半年,海風“送來”的清潔能源,被源源不斷輸送到舟山的魚山島,為島上的浙江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提供清潔低碳的用能保障。
中廣核岱山4號海上風電場和嵊泗5號、嵊泗6號海上風電場共同構成了浙江省最大的海上風電場群。僅岱山4號海上風電場,每年可向電網輸送6.18億千瓦時電能,與同等規模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7萬噸,減少各類氣體排放約47萬噸。
(4)【數字化減碳實踐】
數字化手段為減碳提效助力
增加清潔能源裝機的同時,還要做好減碳、提效文章。數字化成為浙江電力行業節能減碳的一大助力。依托國網浙江電力承建的浙江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和浙江省能耗雙控數智平臺,湖州率先推出“碳效碼”,綜合當地企業51個門類56萬條數據,結合模型分析評價企業用電效率,推進企業節能改造。
此外,湖州“碳效碼”還聯合金融機構推出“碳惠貸”等金融產品。8月20日,浙江志鑫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憑借“碳效碼”3級獲得碳效貸款1345萬元。企業負責人表示,貸款將用于綠色技改,完成后預計單位產值碳排放量下降近10%。
早上10點,杭州濱江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用電量一路攀升,逐漸接近提前設定的目標值,工作人員隨即在手機App上按下調峰鍵,幾秒鐘內整個公共區域80%的照明已經關閉,空調排風的聲音也逐漸減弱。基于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帶頭研發的“低碳用能數智平臺”,數字化管控方式能為樓宇降低整體用電負荷20%至30%。眼下,這樣的系統正在濱江、余杭、臨平多個寫字樓、大型商場和園區推廣應用。
杭州蕭山“雙碳大腦”利用算法構建模型建立“雙碳”管理指標體系;臺州推廣應用“綠電碳效碼”助力提升光伏項目發電效能;衢州首創工業企業碳賬戶體系……將能源與數字化結合,浙江正推動能源電力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推動經濟結構清潔化高效化。
(5)【柔性互動實踐】
柔性互動為電網創造“彈性”空間
社會生活生產有規律,用電也有高峰和低谷,如何在高峰時保障電網穩定運營,讓每一度電用在刀刃上?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如何促進高質量需求側管理,浙江探索電網柔性互動,完善電力需求響應機制,緩解電力供需局部性、時段性、季節性緊缺的狀況,為電網創造更多“彈性”空間。
7月12日,國網浙江電力監測到海寧尖山新區存在用電缺口,立即對相關目標企業發送需求響應邀約,海寧市66家用戶壓住用電負荷的“尖峰時刻”,主動響應邀約,并且享受到總計12.54萬元的補貼。
在浙江,參與電網柔性互動的客戶越來越多。截至目前,今年浙江全省儲備客戶側削峰響應能力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超過4萬戶客戶參與了電力需求響應,一個多維需求響應的生態圈逐步形成。
“填谷”與“削峰”同樣關鍵,浙江同時探索蓄能、儲能技術,不浪費每一陣風、每一束光。為解決風光電力穩定性弱的問題,浙江在已有基礎上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根據規劃,到2025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將達798萬千瓦,將對新能源起到有效調節作用。
在麗水,風光水儲能源匯集站模式實現各種電源時空耦合、互補互濟,提升清潔能源發展效益效率,將區域內的風、光、水等能源匯集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光與風、光與光、風與風之間的互濟和支援能力,釋放電網彈性消納空間,提高電網資源配置效率。
在碳達峰背景下,國家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了要把能源雙總控向排碳雙總控轉變,一線實踐中,地方政府官員、企業、公眾、機構的認識還需要有一個過程,相關的政策配套、管理配套、服務配套、產品支持等正在邊建立邊推進的過程中,因此來說,任務重、挑戰大、困難多,但同時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特別是特色、亮點的示范先行,如政府和行業組織做好宣傳推廣,做好人才培訓,做好解決方案標準化,則可以預見到接下來會有大的發展。以下我們分析了目前推進中,一線市場上出現的主要核心問題和困難。
未來浙江省光伏發展過程中,屋頂分布式依然是重要的應用形式之一,要規?;_展“整縣推進”工作,加快實施十四五“風光倍增”計劃,建筑屋頂資源調查排摸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但目前各地在開展屋頂資源排摸工作依然存在較大問題。以杭州為例,主要體現在:
①各地重視程度和經費安排均不足。首先,各區縣未提前安排財政預算,開展資源排摸這項工作,因此,在面積廣闊、屋頂分散的情況下,簡單以各相關行政部門和鎮街申報為主簡化處理,各部門資料不齊人手不足,數據匯總出來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主城區各區因為一直沒有上級要求,加上地方資源相對有限,整體上對光伏應用開發積極性不高,所以以完成填表任務為指導思想;各周邊區縣,特別是整縣推進試點縣、低碳試點縣雖然成立了區縣領導親自抓的班子,但工作仍以發改為主,各部門配合方面多有不足,基礎材料不足、人手不足、動力不足、工作忙碌等多方面原因導致政府推動簡單化行政化,重在達到而對結果的保障嚴重不足,導致各區縣發改牽頭提交的數據不理想。
②國企央企主導參與導致經驗不足。目前形勢下,各地均以國企央企參與為主,這些單位進入光伏行業較晚,經驗不足,知識不足,但上級考核任務重,導致工作走過場,或者資源排摸不完整,或者資源排摸的判斷存在問題,導致很多資源沒有被統計或者被篩選出局。主要經驗不足在于:A.在不同屋頂資源的開發手段方面,目前,行業上已經有低成本的屋頂承載加固方案、有建筑光伏一體化組件屋面方案、有對金屬屋面進行防腐蝕處理的解決方案、輕型組件解決方案等,可以有效解決屋頂荷載不足,屋頂彩鋼屋面銹蝕等問題。B.項目開發模式方面,有承租功能的園區開發模式、業主自投自建模式、產業化節能綜合開發模式等等,很多國企央企覺得這些項目洽談起來條件不足或者可能性不大,就忽略了這部分的資源。整體上,目前各區縣屋頂資源排摸水平仍處在五年前的行業水平,導致評估失誤,很多項目資源被誤判。C.投資測算的評估方面,很多排摸企業都只關注單個項目的投資回收能力,而沒有以區域性整體投資收益來測算,導致很多項目因為被判斷為沒有經濟性而放棄。
③一體化光伏建材的了解不足導致光伏安裝禁區。如淳安縣明確沿湖沿線、主城區街道旁邊不得安裝光伏應用,臨安區也規定主干道沿線等重點區域不予光伏安裝許可。事實上,近年來,光伏瓦產品的美觀度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從杭州(建德戴家村)到我?。▽幉ɡ钺澹┠酥寥珖呀洺霈F了一些光伏村,這些光伏應用不僅沒有破壞當地景觀生態,反而成為一道風景線,同時,光伏景觀應用產品和設計也日益豐富,杭產光伏建材型產品已經在江蘇泰州等全國各地打造了大量的“網紅”建筑和景觀。缺乏對這些的了解,同時由于珍視對于景觀的保護,大量本可開發成光伏融入美麗鄉村和景觀的資源被排除在外。
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屋頂光伏利用的排摸和評估工作,因為這一工作如果沒有做好,可利用于光伏開發應用的資源沒有導入屋頂資源庫,這本身會導致屋頂資源的極大浪費。
浙江省部分山區縣土地及水域資源較為豐富,規?;夥鼞茫惺焦夥娬镜馁Y源至關重要,目前,我省鼓勵開展復合式集中光伏,然而這項工作推進困難難點較多,主要體現在:
①復合用地政策不明。光伏復合項目用地認定標準、建設要求、用地管理規定和費用標準目前都不清晰,導致地方上報的數據要么存在一些其實無法利用的數據,要么就是過于保守導致很多有開發可能的資源未被納入。
②一些生態保護型創新應用未形成共識。如水面光伏項目對水質的影響,對于漁業養殖的影響,目前并未形成共識,而行業內已經開展了水質監測并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達到了很好的水質保護效果,甚至于已經應用在了新加坡飲用水庫60MW光伏項目上,同時,我市舒奇蒙公司、華東勘測院等都已經開展了一批漁光互補項目,實現了水產養殖和光伏安裝的協同。但目前水庫、非河道水域的光伏利用普遍不被支持,這對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我市來說,一大部分資源將無法被光伏利用。
③一些創新應用有待深化優化實現規?;瘧谩?/strong>以光伏茶園為例,因茶樹耐弱光、優質栽培需要遮光的特性,在夏季高溫氣候條件下,部分茶園茶樹容易出現紅葉現象;在春季霜凍期間,茶園則容易出現凍害。茶光互補應用能有效解決茶業霜凍災害、高溫曬傷災害下減產和降質的問題。圍繞茶葉的高質量種植,浙江大學茶學專家、農機專家合力開展茶光互補方面實戰研究,持續三年開展示范,充分驗證了“光伏提升茶葉高質量種植”,獲得了開發光伏為鄉村茶葉種植業所帶來的實際數據和綜合收益分析。但要真正實現規?;竺娣e應用,尚需要光伏設計與茶葉采摘、茶園用電及光伏接入、土地利用、藝術景觀等方面協同創新,否則將停滯不前。
④光伏投資企業對于種植、養殖不專業也不重視。很少有光伏企業會安下心來請教種植養殖專家來開展復合光伏應用,特別是承擔著規模化光伏裝機考核任務的國企央企,以低金融成本優勢和國資優勢尋找空間安裝光伏為目的,項目開發經理承擔的就是光伏安裝規模的任務,無意也沒有權利去組織復合利用的創新協同研究與實踐。
經過協會深入杭州各區縣多方調研,發現在整縣推進工作中,各試點縣(市、區)在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開發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難點問題。主要體現在:
①整縣推進模式對于當地政府部門的整體統籌管理能力挑戰巨大。分布式光伏項目布局分散,部分地區鼓勵“一個試點一個業主”或“分片分企”做法,這種有一定壟斷性質的管理方式,更加考驗企業在項目設計、施工、運維中的成本管控和風險管控能力。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安全風險點多、質量風險大,這對各地主管部門也產生了較大的壓力。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強分布式光伏發電安全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數量眾多、區域分散、周邊環境復雜,安全生產管理難度較大,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電力系統運行安全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因此,需要加強分布式光伏發電安全工作,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②整縣推進區域性戰略合作協議落地難。公共建筑、工商業和戶用三類建筑形態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將是整縣推進模式的主要類型,這三類項目各有特色,除政府投資項目外,其余幾個類型的項目,很難依靠行政命令強行推進,單位或百姓的積極性難調動,區域性戰略合作協議落地難。需要投資開發單位具備較強的市場化項目操作能力,而這方面正是很多國企央企所不擅長的。
③整縣推進項目單個開發推進難點多。①經歷過“十三五”時期爆發式增長以后,面積大、自用比例高的工業屋頂已經不多,接下來在推進分布式光伏規?;_發利用過程中,屋頂條件好且業主積極性高的項目資源將越來越少。而積極性高的項目資源則更多的會以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為主,但這些項目總量小、投資收益差。②對于具備自投自建意識的企業業主,因對光伏和光伏服務企業不熟悉,在工程質量把控方面經驗不足,較難區分辨別高質量的安裝服務企業。③分布式光伏融資難是近幾年光伏應用推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原因包括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產作為抵押以及未來的現金流較難作為貸款的增信工具。
④國企央企電網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進入需關注質量風險。由于以低價搶占資源,迅速導致了市場惡性競爭,產品和服務優質的民企被邊緣化嚴重。迫于考核壓力,限于經驗不足,緊于任務時間,目前整縣推進的項目主要由國企央企分區圈地,電網利用壟斷優勢、低價優勢和民企項目競爭,國企央企的目錄合作企業低價入局而原材料上漲,規范標準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目前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并有創新實戰能力的光伏開發民企難以開展工作。隨著多家國企央企進入,中小光伏企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國企央企雖具有資金和管理優勢,但同時缺乏一線項目開發靈活性和滲透性,并且項目開發效率低成本高。
⑤各區縣均面臨較大“深水區”推進挑戰。從各區縣特點上看,淳安縣作為山區縣中的特色旅游縣,因生態景觀有限,嚴格堅持“三不原則”,不在沿湖沿線可視范圍內安裝光伏、不在湖面安裝光伏、不在主城區沿街安裝光伏,這將大大限制了在當地開展分布式光伏規模化應用的空間;臨平區、蕭山區、桐廬縣、錢塘區作為“十三五”時期工業廠房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推進的主力區域,現存具備開發條件、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資源已經不多,這就需要探索新建建筑光伏應用和“光伏+”結合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模式;拱墅區作為杭州主城區,以多層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居多,近幾年在分布式光伏應用推進方面尚無較大進展,這主要由于城市區域的光照條件弱、大面積屋頂資源少、工程施工難等原因,列入整縣推進試點后如何規?;七M分布式光伏應用將成為一大挑戰。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低碳理念的廣泛普及,光伏應用的推廣僅依托于單體建筑或地面水域資源尚難以完成。雙碳背景下,“光伏+”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并更緊密地融入到城市建設和民生工程中。然而在推進光伏融入基建和民生領域中,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主要體現在:
①需跨行業推進,而項目規模小復雜度高,推進動力不足。比如新建建筑目前因為有綠建要求,很多項目開始安裝光伏,但這些開發商主要關心達到一定的面積(發電量靠測算,無法實測)以通過驗收,對光伏不了解,光伏發電又要涉及到并網比較麻煩,因此形成兩種情況,一是開發商嫌麻煩還是寧可多花點錢用自己熟悉也采購應用方便的空氣能熱水器;二是開發商不懂光伏,對光伏企業不熟悉,建筑工程企業不講科學性隨意采購和簡單設計,安裝運維質量均無法保障。
②需從規劃設計切入,這方面人才嚴重不足。城市配套、城市景觀、鄉村光伏場景等等,都需要規劃和設計階段就切入其中。而規劃師和設計師一是比較忙,二是光伏應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目前缺乏對于光伏應用有認知有經驗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也缺乏為這類人員服務的日常對接平臺,導致實際項目推進難度大。
根據浙江省電網公司的數據,對全省約23萬個已并網運行分布式光伏項目發電小時數開展深度分析,發現平均發電小時數明顯低于浙江1100小時的理論值(2020年平均發電小時數僅為816小時)。由此看來,迫切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去考察光伏項目整體安裝運維全過程的效能要求與服務體驗。實現“雙碳”目標,不可忽視發揮存量光伏電站的效能,因此既有光伏電站提質增效工作非常重要。目前有不少光伏電站無人監管、無人運維,存在運行故障甚至安全風險。分布式光伏項目多與建筑相結合,倘若存在質量問題,不僅會損壞發電系統內部設備,甚至會威脅到建筑物及周邊人員的安全,當然同時會影響到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的經濟收益。在未來新型電網建設的條件下,如果這些光伏發電項目不能較好地出力,則對于電網調度、電力交易和碳交易,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目前,全省各地節能減排壓力巨大,各產業園區能源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國家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化發展,要求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一邊大力推動從綠色建筑到綠色工廠到綠色低碳園區的示范性工作,另一邊對于企業的用電指標進行了更嚴格的管理,實施工商業電價市場化交易,對于高能耗企業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造業企業不得不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能源技改,承擔社會綠色責任。但在工業節能減碳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①能源的問題本質上是產業結構問題,近幾年浙江省政府在持續推進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攻堅行動,但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成效并不顯著。
②家底不清,全省制造業企業總體用能現狀不清楚,總量沒辦法分解下去。
③潛力不清,全省制造業企業整體節能減碳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潛力掌握不夠全面。
④注重短期效益,無論是政府部門、投資方還是用戶,都希望馬上可以達到效果,這是很難實現的。盡管我們有技術優勢,但達不到預期目標值,受到“追求能源消費總量”和“追求經濟發展”兩頭制約,工作便很難推進。
根據《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實施“風光倍增計劃”,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光伏裝機達到2750萬千瓦以上,新增裝機在1200萬千瓦以上。遠期看,浙江煤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逐步退出,新能源逐步成為電力供應主體,浙江新型電力系統在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綠色低碳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能源雙總控”轉為“低碳雙總控”,未來行業的整體需求正在從低碳轉為降碳,結合我省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趨勢、面臨問題和挑戰,以及協會正在開展的工作,為加快推進全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協會提出以下幾點工作建議:
針對全省電力負荷和用電量增長迅速的情況,在重點用電區域,鼓勵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區應充分利用建筑屋頂、立面資源,城市公共配套設施資源,推進多種形式的光伏應用,要求建筑光伏應用全覆蓋,積極開展區域集中式光伏儲能一體化應用;在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特色小鎮、綠色低碳園區開展以光伏為主體的多能互補、源網荷儲、微電網等分布式綜合能源站項目。
針對我省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重點發展產業、紡織化纖等重點能耗產業,開展行業用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資源情況調研,綜合行業能效提升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應用,編寫行業性節能減排典型應用導則,開展以龍頭企業為主的示范應用,助力行業性企業節能。
近幾年我省已停止陸上風電項目的備案,重點推進海上風電的建設,然而在分散式風電領域,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與分布式光伏相比,我省分散式風電發展相對較為滯后,主要體現在規模偏小、占比較低。為優化風電建設布局、大力推動風電就地就近利用,不僅在國家層面,山西、甘肅、天津、山東等省相繼出臺多項風電政策鼓勵和推動分散式風電項目的開發,有效彌補了集中式風電存在的不足。在當前可再生能源存在補貼缺口的形勢下,浙江省雖無較好的風資源優勢,但作為經濟大省,城鎮化程度高,區域經濟發達,網架結構堅強,配電網用電負荷高,極其適合分散式風電接入。協會近兩年多次組織專家座談、園區考察,已初步形成化纖紡織行業的“分散式風電+光伏+儲能”智慧綜合能源工業技改方案,因此,建議能源主管部門放開分散式風電項目的審批豁口,出臺政策鼓勵分散式風電、多能互補、新能源微網、“互聯網+”智慧能源等方面的產業協作研發,在既有產業園區、離岸港口、海島等集中用能區域開展分散式風電項目示范和區域多能互補綜合利用示范。通過試點示范項目的申報征集,對推動分散式風電制定具體落地的配套政策,以獎代補,適當給予試點示范項目予以資金支持,以試點示范帶動規?;瘧?,從而打開更加廣闊的無補貼市場空間,進一步促進分散式風電的市場化發展。
委托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由光伏、電力、建筑、節能、數字智能、農業、規劃、設計、美學等多方面的專家聯合組成整縣推進專家庫,以全省整縣推進試點縣為重點,以①農業領域光伏應用、②城市基礎設施光伏應用、③建筑立面光伏應用和④既有存量光伏電站的提質增效四個類型為重點突破應用場景,深入調研可開發資源、建設展示推廣中心、開展當地人才培訓和標準宣貫、助力全域市民宣傳、助力開展區域能源和資源開發統籌、助力地方設計和實施試點方案。
光伏建筑一體化是分布式光伏的重要領域,也是“十四五”時期杭州市城市建筑光伏應用的主要方向;同時,光伏產品也急需與百姓生活深度融合,促進公眾對于光伏技術的認知,引導公眾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首先,積極鼓勵在①農業領域光伏應用、②城市基礎設施光伏應用、③建筑立面光伏應用和④既有存量光伏電站的提質增效四個方面的新技術設計研發和推廣應用;其次,積極鼓勵建筑用光伏構件和相關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發和推廣應用,需更多地考慮建筑光伏應用在安全性、美觀度、節能率以及用戶對建筑的各種體驗度要求;此外,還要充分鼓勵智能裝配式光伏產品、小型光伏市政應用設施、光伏儲能一體化、光伏直流家電和建筑光儲直柔系統的多元化設計開發。因此,光伏發電的創新研發要針對如何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實現光伏與建筑、環境和文化的和諧統一,并同時實現裝配式、智能化、人本化。
首先,支持光伏茶園、生態光伏水庫、光伏景觀零碳公園、光伏+分散式風電、以建筑光伏一體化+地熱+儲能為核心的零碳農居、零碳社區、零碳公共建筑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區域能源站應用等應用形式列入市重大科技專項及相關市級示范試點項目,在資金扶持上給予傾斜,市、區縣(市)兩級在創新項目財政補助方面予以重點支持。第二,在民用建筑光伏應用方面,鼓勵以光伏綠色建材為抓手,開展標準、認證、評價工作,并給予一定的政策獎勵。第三,在金融保障方面,強化綠色金融體系。鼓勵支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光伏應用發展,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光伏應用領域提供優惠利率融資,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并鼓勵構建綠色供應鏈信用保障體系,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授信、利率、基金、稅收減免方面出臺政策,拓寬光伏應用融資渠道。第四,在綠證交易方面,建議盡快研究建立綠電交易市場,通過政策引導綠證的定位從替代電價補貼轉向促進綠電消費。
注:部分典型案例資料來源于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