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浙江省人社廳“數字化賦能綜合能源服務和零碳場景建設”高級研修班在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順利落幕。本期高研班由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策劃組織,浙江工匠培訓有限公司承辦,并得到了華為數字能源的大力支持。來自電力、能源、建筑領域近40名企業高管、技術和項目負責人報名參加。
開班和結業儀式上,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永紅博士向大家分享了當前形勢下新能源企業要如何練好內功、轉變視角來擺脫政策依賴、實現業務轉型和良性發展。她指出,數字化、綜合能源、能碳一體一定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無論是城市更新、區域規劃、建筑規劃還是零碳園區、零碳鄉村、零碳建筑的打造,都需要有專業的技術力量和整體解決方案來做好支撐。本次培訓就是希望通過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家有地方去系統性地學習,并通過持續組織主題交流活動來共建一個生態,生發和落地一些高質量的項目。
為期三天的密集培訓,以“高水平、小規模、重實效”為原則,邀請了共8位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授課,從政策標準、技術要點、解決方案、商業模式、示范應用等方面做了全面細致的解讀,特別是圍繞建筑、公共機構、工廠和園區的低零碳規劃建設,結合案例分享、參觀交流和互動答疑,來助力新能源從業者打開視野、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共同構建智慧綜合能源高質量生態圈,更好地服務于浙江省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以及市場上“嗷嗷待哺”的零碳場景需求。
課程精彩回顧
《零碳建筑及區域實施路徑與案例分析》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能源總監 王博淵博士
《零碳公共機構認證制度解讀及數字化賦能建筑能效提升案例分享》
杭州萬泰認證有限公司 能源事業部總經理 蔣忠偉
《用于零碳電氣化的可再生能源微電網》
浙江愛貝能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許之詠博士
《智慧低碳區域能源探索與實踐》
杭州源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葉水泉博士
《數字化賦能工業治碳評碳 浙江“工業碳效碼”創新實踐》
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 工業碳效專委會副秘書長 邵珠峰
《“園區光儲充放+智慧能效管理”智能微電網解決方案》
浙江正泰智維能源服務有限公司 綜合能源技改副總監 吳云來
《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的探索實踐》
浙江省電力交易中心 客戶服務部主任 金駱松
《光儲充一體化智慧安全解決方案賦能低碳園區建設》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產品總監 劉凌
華為數字能源展廳參觀講解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營銷經理 崔子欣
互動交流
學員心得分享
1、在虛擬電廠方面,授課專家針對各省虛擬電廠政策背景、發展歷程、市場規則及運行情況進行深入對比,剖析浙江虛擬電廠準入條件、補貼標準、業務流及商業模式,同時總結發展問題,提出未來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充分挖掘虛擬電廠和儲能調節能力,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并完善技術體系、通過高效運營體系結合市場化可調資源和工作機制共同推進浙江虛擬電廠穩步發展。
2、在低碳園區建設方面,深耕于建筑、暖通、新能源、零碳認證等各領域的授課專家分別總結低碳園區建設關鍵技術、業務流程及實施路徑,聚焦“綜合能源”、“零碳”、“智慧化”典型場景,分享“零碳”管理與評價體系、“工業碳效碼”科學碳效評價體系的搭建過程與未來優化思路,引領學員們擴展國際視野下的“零碳”電氣化微電網的技術探索與重點發展方向展望。
3、在數字化零碳園區建設方面,華為數字能源專家分享的在智能供電-微模塊-預制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等產品的研發技術經驗,幫助我們開拓出通過“光儲”融合和AI技術的發展助力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能源,提升綠電消納,保障用電安全,降低用電成本的創新技術思路。
感謝協會組織本次全面而豐富的研修班活動,激勵我們每一位學員在新能源領域不斷成長、拓寬眼界、自信面對“零碳”未來。
感謝各位老師在“數字化賦能綜合能源服務和零碳場景建設”課程中的精彩分享,課程內容涵蓋零碳建筑、零碳園區、認證制度、微電網、區域能源規劃、虛擬電廠等當下核心主題。
在當前零碳建筑的實施項目中,常見安裝光伏板和購買綠電以滿足零碳標準,忽略建筑本體的碳減排,王博士提出的“被動優先、主動優化、可再生能源平衡”原則很好地規范了零碳建筑實施路徑。
在區域低碳建設層面,葉教授利用青山湖科技城能源規劃的案例,生動地展現了多能互補、冷-熱-電-儲協同,以及全程能效管控的實踐樣板。
關于智能微網解決方案,吳老師以其自身的“踩坑”經歷,給我們提出了寶貴建議:項目前期須洞察客戶需求并進行可視化方案評估;閉環交付階段“方案-設計-工程-交付-運營”的拉通;系統技術中綜合能源、微電網、電-碳耦合市場等多專業技術視角;收益驗證注意運營中的及時全面反饋。
金主任分享了虛擬電廠商業模式的創新案例,展示了浙江省虛擬電廠直接交易市場、輔助服務市場,以及需求響應的現實成效。
華為數字能源劉總介紹了其研發的優化器在保障光伏儲能設備、資產、人身三重安全方面的先進技術應用,以及應用AI光儲調度產品提高園區收益的案例。
還有其他老師的課程都讓我受益良多,不一一例舉了。這些課程和實踐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為我在零碳建筑和園區建設領域的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啟發。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與行業精英們共同參加這次干貨滿滿的綜合能源方面的研修。
本次課程讓我收獲滿滿,建研院的王博淵王老師深度剖析了零碳建筑與零碳區域的節能與降碳的路徑、技術、標準與案例,讓大家全面地學習了建筑碳排放與區域碳排放所涉及的因素與計算方法,值得我們課后繼續深入學習。
愛貝能的許之詠許老師則從全球視野出發,介紹了零碳電氣化與可再生能源微電網,課程互動頻繁,氣氛活躍,強化了大家在這個行業里的信心,大家都記住了:有好的產品想出口,就找許老師。
節能技術深厚的源牌董事長葉總在智慧低碳區域能源的探索與實踐也讓我受益匪淺。三天的時間,8節豐富的課程,讓我對綜合能源上下游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希望以后還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研修!
參加數字化賦能綜合能源服務和零碳場景建設培訓,我深感收獲頗豐。此次培訓聚焦當前大熱的智慧低碳區域能源,特別是結合大數據、物聯網、AI賦能等在綜合能源管理平臺和零碳場景打造中的應用,讓我對數字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除此之外,培訓還講到了微電網、虛擬電廠的相關概念與創新實踐,拓展了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前景和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潛力。
此次培訓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這些案例還為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我深感數字化賦能對于推動綜合能源服務和零碳場景建設的重要性,也為我未來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